
03.02/2021瀏覽量: 372
2021年3月12日,生態環境部召開部黨組會議,提出要抓緊編制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行動方案。從嚴從緊從實控制高耗能、高排放項目上馬,進一步強化降低碳排放剛性舉措。在這一堅如磐石的行動中,一些高能耗、高排放的土壤修復技術未來可能面臨著淘汰的命運。
早年的填埋和焚燒中,填埋污染土壤已經逐漸地被廢止了。焚燒,實際上應該是水泥窯協同處置,還在大行其道。但是,高能耗、高排放的缺點已使得其岌岌可危。
某水泥窯協同處置生產線
另外一個淘汰的可能就是熱脫附。異位熱脫附自不用說,加上挖運中的大量能耗和排放,應該是毫無爭議。在國內剛引進原位熱脫附時,有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討論原位熱脫附其是不是綠色可持續修復。盡管一眾專家各抒己見,但是在高能耗上卻是驚人的一致。
某熱脫附設備
習慣了舒適區,很多人就會問,沒有了水泥窯協同處置和熱脫附,一些土壤污染可能沒法處理。辦法也總比困難多,碳達峰的歷史進程已經無法阻擋,要向技術創新要辦法:生物技術、納米技術、土壤淋洗...... 這無疑給土壤修復企業和專家提出了新的挑戰,同時也指出了未來技術革新的方向,歷史進程中方向的選擇至關重要。